把事業(yè)當成玩的一種游戲不成功都難,讓我們來看一下一家壽司小店如何月入30萬?
好玩的線下趴踢
肥蟲其人學平面設計出身,賣過服裝、鞋子,也開過家居公司、廣告公司。一次西藏的旅行之后,肥蟲突發(fā)奇想在廈門開了“有料”,一切為了好玩而來。有料所有的活動,從策劃構思、文案撰寫再到美工設計都是肥蟲一個人完成,可謂信手拈來:
年前,大家紛紛抱怨自己的二逼公司沒有放假的時候,肥蟲推出了“晚歸不怕來有料”的福利,任何人憑借春節(jié)前四天的機票車票來店里消費,統統打折以示慰問;三月八日前一天女生節(jié),肥蟲在店里辦了一場舉“舉啞鈴大賽”,這場趴踢的主題叫做“做自己的女神”,引來無數圍觀與掌聲;肥蟲常年歡迎有手工活的朋友來店門前擺攤,他免費提供場地、茶水,親自幫忙吆喝,增添品味、招徠客人、結識新友,一舉n得……
當然,肥蟲最大的優(yōu)勢在于順時而動,閃電出擊,第一時間放大熱點,迅速形成二次傳播:汪峰苦逼的時候,立刻有“幫汪峰上頭條,肥蟲為你買單”;茶葉蛋躥紅的時候,瞬間推出“免費派發(fā)茶葉蛋,每天早上做土豪”;文章出軌之后,秒速推出“伊利體”特色桌簽,聲情并茂地寫道:“貪吃怕胖/坎坷吃貨路/且行且珍惜/真重!”“管他媽誰/出過軌劈過腿/依然相信愛情/相信自己/很有料!”
好玩的線上圈子
肥蟲從來不主動誘導店里的客人轉發(fā)相關的微博、微信,有料的一切傳播行為都是自發(fā)產生的。當然,肥蟲也不喜歡“粉絲”這個詞,他認為有料的客戶已經超越了粉絲,是一群能持續(xù)消費、自發(fā)組織的忠誠朋友。他們不僅主動傳播有料美食的信息,還會主動獻出很多“額外的愛”——就這樣以有料為中心,喜歡有料的朋友自發(fā)形成了一個好玩的圈子,組建了微信群,并能自發(fā)的組織線下活動。
一群愛玩的人組成的微信群自然格外好玩,有料的線上圈子無需專門運營也一直保持著超高的活躍度:
有時,群里成員會心血來潮,都換成和肥蟲一模一樣的頭像,以致發(fā)言的時候“亂攪渾水”“不分彼此”;每晚11點半,肥蟲像樓長一樣查房,熄燈倒計時,逼迫大家準時睡覺。后來,成員越來越多、一個群容納不下時,有料的朋友們又主動分成了“大房群”、“二房群”,線上線下互動頻繁,以目前這個增長的速度,“小三群”也指日可待。
當然,線上的歡樂圈子,也終會回到線下,形成一個小閉環(huán)。線上圈子里經常自組織一些自帶酒水吃喝的小趴踢,難怪有料的店面永遠都是賓客盈門。
好玩也能賺大錢
有料美食已經從普通餐飲業(yè)單一的販售食品模式,轉向1+多種周邊產品贏利的復合模式。目前其第一款產品“有料定制手機殼”已經上市,此等裝備一上手機即可證明自己是有料加V認證小伙伴,可在有料呼風喚雨、占盡好處。
就有料目前用戶的增長和黏性,已經初步預示出它的行業(yè)地位和號召力。有了數量可觀的忠誠消費群體作為朋友,有料只要繼續(xù)玩地出新、出彩,就一定可以繼續(xù)火爆下去,更多的商業(yè)合作將會紛至沓來,變現渠道將不再成為問題。
有料美食不僅僅是一家壽司店,還與一切好玩有關。掌柜肥蟲和有料美食的小伙伴共同組成了有溫度的社群,其互動與傳播點直擊80、90后與生俱來的“玩性”,把美食玩成了體驗,把粉絲玩成了社群,把賺錢玩成了享受。生活有料,為好玩而來——夸張地說,有料,連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步會有什么驚喜。
標簽Tags:
關鍵字:
事業(yè)當成游戲
|